为了改变俄体村村民传统的生产方式,盟纪委监委在帮扶工作中以发展庭院经济为突破口,采取群众自愿、典型示范、逐步推开的方式引领村民建设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促进农民增收。
近段时间种植户高晓明正忙着采收蔬菜,这批蔬菜是大棚建好后培育出来的第一批蔬菜,虽然没有什么经验,但是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,水肥充足,满棚的蔬菜都长得郁郁葱葱,惹人喜爱。
说起种植标准化温室大棚,高晓明还得算是俄体村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过去俄体村只有简易冷棚,经济效益也不好。所以当时提出发展温室大棚项目时,绝大多数村民都不看好,再加上根据帮扶政策要求,建设费用由种植户与政府按1:1的比例投入,村民更是连连摇头。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在微信“三务”公开群里公示了一个多月后才有三户村民报了名,经过实地考察筛选,最终只有高晓明一户符合建设条件。
高晓明与政府各出资一万一千元建起了大棚,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确实压力不小。可随着第一批蔬菜即将上市,高晓明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,心里也踏实多了。他已经和俄体镇几家超市和麻辣烫店提前打好了招呼,销路已经有了保障。粗略估算了一下,这批菜上市后纯收入将达到两千元,更重要的是再过一段时间蔬菜价格还要上涨。高晓明打算把三面墙壁也充分利用起来,做成壁挂式蔬菜栏,利用季节差狠狠赚一笔。
为了帮助高晓明解决种植技术缺乏问题,驻村工作队找来一些温室种植蔬菜的科普书籍,帮助他提高种植管理技术水平。同时,还把俄体村订单黄瓜育苗试验任务交给了他,技术成熟后,他也可以加入订单种植的产业发展当中。